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
刘禹锡〔唐代〕
十万天兵貂锦衣,晋城风日斗生辉。
行台仆射深恩重,从事中郎旧路归。
叠鼓蹙成汾水浪,闪旗惊断塞鸿飞。
边庭自此无烽火,拥节还来坐紫微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大唐的十万军队着锦披裘威武雄壮,犹如天兵天将。晋城的山川风日,在煌煌军容的衬托下,熠熠生辉。
行台的令狐仆射身荷朝廷的隆厚恩泽(统领重兵为国出征),从事郎中沿着旧路依依不舍地回来。
击鼓的声音是那样急迫,声浪逼迫汾河,以至于浪花叠叠;鲜艳的旌旗猎猎翻卷,光彩震惊塞鸿,以至于停止飞行。
从此边地应该再无战争,您持节出征,奏凯而归,一定会受到皇帝的器重和赏赐而坐在紫紫微殿上。
注释
白侍郎:白居易;令狐相公,即令狐楚,时任检校右仆射,兼太原尹等职。
刘禹锡: 唐洛阳人,字梦得。德宗贞元进士,又登博学宏辞科。官监察御
赏析
这是一首酬答诗,也是一首送别诗。
首联写军队貂锦晋城生辉。上句直接描绘军队规模宏大,十万之众,凸显其磅礴之势与雄壮之威。天兵一词,采用夸张手法,彰显军容的整齐划一、威武雄壮以及士兵的英勇无畏、士气高昂。貂锦衣,透过士兵的装束,展现其非凡风采、饱满精神与高昂斗志。下句则通过侧面描写,以晋城风日骤然生辉来映衬军队的风采、军容与士气之非凡。首联融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于一体,塑造出士兵英勇非凡、精神抖擞的形象,并含蓄地展现出军队统帅令狐相公卓越超群、备受倚重以及此行必胜的坚定信念。
颔联述及仆射深受厚恩,中郎循旧路而归。上句承接首联,在描绘“天兵”强大精锐的基础
简析
这是一首酬答诗,也是一首送别诗。首联写军队着锦披裘,犹如天兵天将,晋城的山川风日,在煌煌军容的衬托下,熠熠生辉。颔联述及仆射深受厚恩,中郎循旧路而归,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行台仆射的深深眷恋。颈联描绘了叠鼓声急促,如波涛汹涌,战旗闪烁,惊飞群鸟的场景。尾联则是诗人通过想象,描绘了令狐相公此次出征定能大获全胜、荡平敌寇、永除边患的辉煌场景,表达了对令狐相公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心与殷切期待。
刘禹锡
刘禹锡(772年~842年),字梦得,籍贯河南洛阳,生于河南郑州荥阳,自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 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。唐朝时期大臣、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 802篇诗文 591条名句
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
岑参〔唐代〕
火山六月应更热,赤亭道口行人绝。
知君惯度祁连城,岂能愁见轮台月。
脱鞍暂入酒家垆,送君万里西击胡。
功名祗向马上取,真是英雄一丈夫。
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
李白〔唐代〕
暮从碧山下,山月随人归。
却顾所来径,苍苍横翠微。
相携及田家,童稚开荆扉。
绿竹入幽径,青萝拂行衣。
欢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挥。
长歌吟松风,曲尽河星稀。
我醉君复乐,陶然共忘机。
春日忆李白
杜甫〔唐代〕
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。
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
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
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